• 首页Home
  • 关于我们About us
    企业概况 组织架构 历史沿革 公司资质 企业荣誉 领导班子 专家团队
  • 业务范围Business Scope
  • 特色优势Characteristic Advatages
  • 公司资讯News
    新闻动态 党建工作 项目动态 行业发展
  • 人才招聘Recruitment
  •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信息公开Information Disclosure
发布日期
行业发展

边坡支护方式的选择——万州区沿江路道路设计

发布日期:2019-12-20 11:20:21

1

项目建设背景

万州区沿江路位于重庆万州经开区九龙园区,是万州南部副城与中心主城的重要联系纽带。目前万州区城市开发向南部拓展,沿江路对加强南部片区与万州主城区及五桥片区的连接,丰富园区内干道交通流向,使园区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安全快捷的道路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增强各组团之间的联系,推动片区开发建设也起到积极作用。

现状沿江路为一条宽7米的老旧公路,道路等级低,无法承担相应交通功能,已成为制约万州区城市向南继续拓展的瓶颈。万州区人民政府从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对本工程的建设需求。

工程概况

沿江路道路全长1260m, 标准路幅宽度为28米,双向6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含附属工程)、结构(边坡支护)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工程和通信工程。

2

项目区位关系图

设计方案

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复杂,沿线限制条件多。经过对现场的详细踏勘,设计过程中实行多方案比选,以解决项目的重、难点问题。最终,本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审批。

3

项目总体鸟瞰图

项目所在区域整体呈西高东低的态势,沿江路西侧紧邻陡崖,高程约为240-280m左右,东侧为长江,高程约为140m左右,整体高差大。结合规划并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我院团队提出了三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整体路基方案

结合现状沿江路路基,以现状路基最外侧路边线为拟建道路外边线,线路整体朝靠山侧拓宽。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道路路基,对周边现状用地影响最小;缺点是挖方较大,边坡支护较多,弃方较多。

【方案二】桩板挡墙方案

结合现状沿江路路基,以现状路基最内侧路边线为拟建道路内边线,线路整体朝靠江侧拓宽,外侧设置桩板式挡墙。此方案的优点是挖方很少,能尽量利用现状边坡;缺点是外侧支挡较多,整体造价高,占用了周边现状用地。

【方案三】分离式路基方案

结合现状沿江路路基,以现状路基最外侧路边线为拟建道路外边线,线路整体朝靠山侧拓宽,同时结合现状已经实施的沿江路标高,在K0+420-K1+000路段设置分离式路基,左右路基间间隔宽度设置为3米,高差在2至6米之间,左右路基段最后汇合后顺接桐子园大桥。该方案优点是最大限度利用现状道路路基;缺点是分离式路基景观效果差,且不利于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使用率低,同时支挡及开挖量较多,工程费用高。

经过对工程实施难度、投资造价、施工交通组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方案一,得到专家、业主的一致认可。

4

沿江路横断面透视图

5

沿江路路幅标准横断面

沿江路路幅分配:0.5米(边沟)+11米(车行道)+11米(车行道)+5.5米慢行系统(含人行道及自行车道)=28米

道路沿线存在大量的高边坡,针对不同路段、不同地质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岩质边坡采用肋板式锚杆挡墙支护并在碎落台上种植藤蔓植被对边坡进行绿化覆盖,土质边坡采用菱形格构支护并在格构内种植绿化开花植被,增加边坡稳定性的同时,优化了区域生态环境。

6

肋板式锚杆挡墙支护

7

菱形格构支护

抓住沿江路滨江景观效应,政府希望打造出一条充分将交通和景观功能相结合的景观大道,为市民提供一个便于出行、游憩的公共空间,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因此,本案在沿江路靠江一侧设置了3.5m宽的慢行系统,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8

慢行系统鸟瞰图

沿江路的建设更新不仅对于完善万州城市主干路网、促进城市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打造万州滨江景观带、提升城市形象也有着引领和模范作用。

首页/业务范围/建筑工程设计/行业发展

边坡支护方式的选择——万州区沿江路道路设计

1

项目建设背景

万州区沿江路位于重庆万州经开区九龙园区,是万州南部副城与中心主城的重要联系纽带。目前万州区城市开发向南部拓展,沿江路对加强南部片区与万州主城区及五桥片区的连接,丰富园区内干道交通流向,使园区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安全快捷的道路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增强各组团之间的联系,推动片区开发建设也起到积极作用。

现状沿江路为一条宽7米的老旧公路,道路等级低,无法承担相应交通功能,已成为制约万州区城市向南继续拓展的瓶颈。万州区人民政府从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对本工程的建设需求。

工程概况

沿江路道路全长1260m, 标准路幅宽度为28米,双向6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含附属工程)、结构(边坡支护)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工程和通信工程。

2

项目区位关系图

设计方案

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复杂,沿线限制条件多。经过对现场的详细踏勘,设计过程中实行多方案比选,以解决项目的重、难点问题。最终,本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审批。

3

项目总体鸟瞰图

项目所在区域整体呈西高东低的态势,沿江路西侧紧邻陡崖,高程约为240-280m左右,东侧为长江,高程约为140m左右,整体高差大。结合规划并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我院团队提出了三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整体路基方案

结合现状沿江路路基,以现状路基最外侧路边线为拟建道路外边线,线路整体朝靠山侧拓宽。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道路路基,对周边现状用地影响最小;缺点是挖方较大,边坡支护较多,弃方较多。

【方案二】桩板挡墙方案

结合现状沿江路路基,以现状路基最内侧路边线为拟建道路内边线,线路整体朝靠江侧拓宽,外侧设置桩板式挡墙。此方案的优点是挖方很少,能尽量利用现状边坡;缺点是外侧支挡较多,整体造价高,占用了周边现状用地。

【方案三】分离式路基方案

结合现状沿江路路基,以现状路基最外侧路边线为拟建道路外边线,线路整体朝靠山侧拓宽,同时结合现状已经实施的沿江路标高,在K0+420-K1+000路段设置分离式路基,左右路基间间隔宽度设置为3米,高差在2至6米之间,左右路基段最后汇合后顺接桐子园大桥。该方案优点是最大限度利用现状道路路基;缺点是分离式路基景观效果差,且不利于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使用率低,同时支挡及开挖量较多,工程费用高。

经过对工程实施难度、投资造价、施工交通组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方案一,得到专家、业主的一致认可。

4

沿江路横断面透视图

5

沿江路路幅标准横断面

沿江路路幅分配:0.5米(边沟)+11米(车行道)+11米(车行道)+5.5米慢行系统(含人行道及自行车道)=28米

道路沿线存在大量的高边坡,针对不同路段、不同地质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岩质边坡采用肋板式锚杆挡墙支护并在碎落台上种植藤蔓植被对边坡进行绿化覆盖,土质边坡采用菱形格构支护并在格构内种植绿化开花植被,增加边坡稳定性的同时,优化了区域生态环境。

6

肋板式锚杆挡墙支护

7

菱形格构支护

抓住沿江路滨江景观效应,政府希望打造出一条充分将交通和景观功能相结合的景观大道,为市民提供一个便于出行、游憩的公共空间,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因此,本案在沿江路靠江一侧设置了3.5m宽的慢行系统,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8

慢行系统鸟瞰图

沿江路的建设更新不仅对于完善万州城市主干路网、促进城市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打造万州滨江景观带、提升城市形象也有着引领和模范作用。

重庆市设计院版权所有 Co.,Ltd 2015.All right reserved. ©渝ICP备15012805号-1 工商网监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606号
技术支持:人民网重庆政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