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业务范围/建筑工程设计/行业发展
拼贴城市——对布拉格三个“异类”建筑立面的浅析
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文化交织使布拉格成为了多元文化传播,碰撞,冲突和影响的场所,其城市建筑也以拼贴的方式不断生长。本文对布拉格老城的三个“异类”建筑立面进行浅析,希望对相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rNo.1
\r拼贴城市
\r拼贴城市(collage city)这一概念由科林·罗( Colin Rowe)在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拼贴城市(collage city)》一书中提出,书中鉴于当时的城市建设追求完整和统一的乌托邦式的设计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拼贴”的概念,认为有活力的城市建设应该是从传统城市中学习有益经验,从城市的文脉诱发和产生拼贴的对象和方法,但并不止于此:它与口味和信仰有关,可能是学院的也可能是大众的,可能是传统贵族的也可能是是传统民间的,可能是几百年前的也可能是几十年前的,也可能是特定的某个区域,它是社会和个人按照各自的理解和标准来融合,是一种混合的展示。
\r可以看到,拼贴虽然受到诸多限制,但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存在,它是一个生长的状态,没有固定的形式。它是一个根植于当地的,生长的,有机的过程。
\rNo.2
\r拼贴城市布拉格
\r布拉格位于欧洲大陆的中心,是捷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欧洲最美丽的都市之一,有“金色布拉格”的美称(图1)。布拉格从公元5-6世纪起,就有斯拉夫人在这里定居,从而成为聚居地。9-13世纪普舍梅斯尔家族在高地修建城堡,山下形成了居住区,布拉格逐渐形成了城市。14世纪,布拉格在查理四世的统治下成为全欧洲的首都,开始了他的全盛时期,当时城市面积800公顷,人口达到10万,成为欧洲除罗马以外最大的城市。17-19世纪,布拉格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9-20世纪,布拉格经历了战争的暴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以及“天鹅绒革命”(从社会主义的中央计划经济向民主市场经济转化)。
\r鸟瞰布拉格老城广场 来源:作者拍摄
\r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文化交织使布拉格成为了多元文化传播,碰撞,冲突和影响的场所,这也使布拉格具有别样的美丽。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他著名的《场所精神》中也指出,布拉格是少数几个健康自然、层次丰富、同时具有内在精神的环境典范之一。她从历史上融合了斯拉夫、摩拉维亚、波希米亚、日尔曼等多种文化,其建筑风格也包含了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及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其中尤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为主,城市中的红瓦黄墙十分有特色。上世纪90年代以后,布拉格的建筑有了更有趣和意外生长,走向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拼贴。
\rNo.3
\r“异类”建筑的立面浅析
\r约瑟夫酒店
\r(Hotel Josel)
\r约瑟夫酒店(中)沿街立面 来源:作者绘制
\r约瑟夫酒店(Hotel Josel)位于布拉格老城的Rybna街,由建筑师E. Jiricna设计,在1999-2002建设。其外立面精致简洁的设计显得和其周围古典风格建筑十分不一致。外立面颜色没有选择黄色调和棕色调等城中常见的立面色彩,而采取了灰色。窗户取消了窗眉,线脚和各种装饰柱,只留下最基本的窗框。由于建筑主要朝向为西向,增加了构件精巧细致的遮阳,从而让遮阳成为该立面最富特色的造型元素。充分体现现代主义建筑“功能决定形式”特点。
\r另一方面,也会发现该立面设计也与周围建筑产生呼应。该建筑一层采用透明玻璃设计,上面六层采用实体墙设计,在功能上刚好和大堂需要开敞空间和客房需要私密空间的要求向符合,同时又将立面分隔为底部基座与的上部主体关系,与布拉格老城众多古典建筑相一致。
\r高特瓦购物中心
\r(Kotva department store)
\r高特瓦购物中心与城市肌理关系 来源:根据谷歌地图改绘
\r高特瓦购物中心Rybna街立面 来源:作者拍摄
\r高特瓦购物中心正立面 来源:谷歌地图
\r位于共和国广场(Republic Square)的高特瓦购物中心(Kotva department store)也是一栋立面颇为特别的大型购物中心。该建筑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一对捷克建筑师夫妇Věra Machoninová 和Vladimír Machonin设计,至今被认为是布拉格野兽派(Brutalism)建筑的代表之一。该建筑由许多六边形组成,外立面采用铝板包裹,面向共和广场一侧的主入口则采用大面积的玻璃。
\r在巨型体量集中的共和国广场,由于整片深灰色立面色设计,该建筑在视觉上并未显得太过庞大,建筑高度与周围建筑相似,其正立面的凹入退台设计也给对面街道高大的帕拉蒂姆购物中心(Palladium shopping centre)带来一定的缓冲。由于体量庞大,该建筑对周边街道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在Rybna街上,可以看到这栋五层楼的建筑试图隐藏在其他建筑的背后,极少的开窗,也没有多余的装饰,六边形将其巨大体量分隔成若干小单元,削弱了大体量对小街道尺度的影响。
\r会跳舞的房子
\r(Dancing house)
\r会跳舞的房子与城市肌理关系 来源:根据谷歌地图改绘
\r会跳舞的房子沿街立面 来源:作者拍摄
\r最后,布拉格老城的“异类”建筑不得不提会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1993-1997建造),由布拉格建筑师弗拉多·米卢尼科夫(V. Milunic)和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设计。
\r这栋建筑选址在伏尔塔瓦河(Vltava)一座桥的东桥头,被要求设计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其周边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作品。该建筑充满韵律感,主立面的两个体量一虚一实,虚的体量用玻璃设计成流畅扭曲的形式,实的体量则是不规则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实体体量屋顶上设计了金属材质的“水母”造型的餐厅,三种材质的组合交织成趣。在沿河立面上,建筑设计了高低不一的窗子,与周边有秩序的整齐的建筑形成反差。可以发现窗子尺寸参考了其周边老建筑的尺寸,使建筑在尺度和体量上根植于周边环境。从Rsselova街道往河岸看去,可以看到蓝天下蓝色的玻璃体量隐藏在街道尽头,形成不一样风景。
\r这是一个真正的独一无二的极具表现力的建筑,运用了充满动感的雕塑手法,同时又完美地反映了其所处的环境。布拉格首次具有了摆脱开功能主义和理性遗产的建筑,它显示出激情和表现力。
\rNo.4
\r总结
\r布拉格丰富的历史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历史的延续,文化的认同和当地居民的记忆都需要保存和延续。新与旧的不断拼贴融合才更能让居民体会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城市是不断生长的,固守旧规难以发展,无根据的推新立异更难持续。一个拼贴城市的发展是有根据的,虽然有一定限制,但也是包容的,有机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