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Home
  • 关于我们About us
    企业概况 组织架构 历史沿革 公司资质 企业荣誉 领导班子 专家团队
  • 业务范围Business Scope
  • 特色优势Characteristic Advatages
  • 公司资讯News
    新闻动态 党建工作 项目动态 行业发展
  • 人才招聘Recruitment
  •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信息公开Information Disclosure
发布日期
项目动态

CQADI设计丨传承山水基因,构建生态绿岛——重庆中医药学院景观设计

发布日期:2022-01-26 19:31:20

前言

重庆中医药学院项目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落实“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路径,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迫切需要。该项目用地面积430365.99㎡,总建筑面积210760.12㎡,由中医、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药等12栋建筑组成。

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项目由重庆璧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征集的规划设计概念方案, 2020年10月21日经重庆市规委会评审、排名与公示。通过我院徐千里工作室与建筑六分院精心准备和共同努力,与其他七家全国知名一流设计单位同台竞技,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赢得该项目的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2021年1月5日,我院岩土分院凭借多年的山地城市勘察经验通过公开招投标,获得了重庆中医药学院地质勘察工作。2021年3月15日,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通过公开招投标取得了重庆中医药学院一期建设项目(EPC 总承包)。至此,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利获得了本项目勘察设计阶段的全部流程设计工作。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丨重庆中医药学院

景观面积丨360289.4㎡

项目位置丨重庆市璧山区

景观设计丨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环境艺术院方案二所/施工图四所

委托单位丨重庆中医药学院

图文来源丨石玮泰 黄钰婷

项目概览

重庆中医药学院项目位于重庆产教融合璧山先行示范区中,南临渝蓉高速,西接黛山大道,东、北至璧南河。项目建设用地分为一期和二期,规划面积约1010亩,现状地形条件较为复杂。本次景观设计的主要范围为一期建设用地。

▼交通区位

1

▼重庆中医药学院总平面

2

生态本底的探索与启示

对原始生态本底状况进行梳理,在保留场地“山形”生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用地划分;同时梳理现状规划道路标高,采取挖、填、架、抬等山地场地处理手法,在最佳平衡土石方与减少高边坡挡墙的前提下,保留山形地貌走势,获得行人友好的环境空间。

▼对场地生态本底的探索

微信图片_20220207102320

4

5

6

基于PUD规划模式下的学院岛

PUD规划模式,即根据项目的整体规划,对用地合理利用,对各组团采用单元式小规模建设。是一种既符合整体规划条件,在实施上又能机动灵活的建设模式。

项目结合PUD湿地理念,不以建筑去挤占或调整水岸空间,保留现状原生态河道,保留自然融入面貌,完善山水格局规划,打造多个基于PUD规划模式下的学院岛,形成综合教学组团、休闲生活组团、体育运动组团三大功能板块。

▼重庆中医药学院景观设计主题概念

7

保留原生态的驳岸形式,湿地植被结合景观石,与沟渠结合构成自然的生态效果,既能形成独特的校区景观,又能在海绵城市和学院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重庆中医药学院湿地景观构成模式图

8

▼会议中心入口通过景观桥跨越旱溪

9

▼中医学院组团入口

10

▼校区中庭以草坪点缀形态优美的大乔,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11

▼行政综合楼庭院中对现状山丘进行保留。

12

▼行政综合楼周边通过生态旱溪将组团与机动车道进行隔离,形成自然的学院岛。

13

▼针灸推拿骨伤学院组团主通道旁生态旱溪

14

中医文化挖掘

梳理中医文化历史及璧山地域中医文化相关历史,结合“一轴、一脉、四组团”,从叙述中医起源,到发展历程,汇聚于中药景观风貌轴至高点,将中医历史脉络以中医济世名典,绘制千年画卷作为收篇,并在百草园集合实践、荟萃。

▼重庆中医药学院文化结构

15

重庆中医药学院历史文脉景观轴

自东向西形成贯穿项目一、二期以及中医药百草园的核心景观轴,通过阳光大草坪、夹道树阵以及生态旱溪的形式来强化轴线仪式感,利用开阔的视线空间形成核心节点的对望空间。

▼主入口与明志门形成对应关系,通过墙面雕刻学院校训相关内容,体现中医药学院的办学理念。

16

▼雕塑广场设计太山石和墙面雕刻学院校训相关内容,烘托中医药学院的学术精神及氛围。

17

▼通过地面雕刻,将中医历史时间进程上的经典瞬间,及中医药学院的西迁文化,在中医历史发展时间轴线中呈现。

18

▼子午流柱广场通过疏林草地以及微地形景观形成开敞式广场空间。

19

▼微地形高差植入学校文化元素并设置阶梯式座椅。

20

▼图书管内庭形成下沉式空间,结合高差设置休憩座位,同时植入文化元素,作为校区户外社交、学术交流的场地。

21

▼行政综合楼地面介绍展示从远古医学到近代医学的西医文化历史进程。

22

▼针灸推拿商学院地面科普穴位知识,景观中心点竖立针灸铜人雕塑。

23

▼中西医药学院组团中庭学习交流区

24

▼体育运动组团利用多彩的铺装营造活力、激情的运动氛围,以中医药百草园味为背景,结合地形高差形成看台,同时在场地周边种植乔木,提供遮阴休息场所。

25

▼宿舍主入口加入华佗五禽戏情景雕塑,增添文化氛围。

26

▼宿舍区中庭空间,利用下沉式阳光大草坪、景观廊架以及休闲座椅营造清爽、干净的景观氛围,通过色叶乔木丰富内庭的季相变化。

27

中医药山体公园

以山脉为基底,利用现状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作为科研教学基地,有着对内教学实践,对外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靠校区一侧大面积栽植带状、片状杏花林,局部种植香樟、天竺桂、无患子、枫香春、秋观叶乔木,形成以杏花为主体,以春秋彩叶林为背景的多彩山林。

28

▼求学大道

29

▼环山步道依托山体保留自然环境,行人通过步道穿梭于山林间。

30

▼沿山脊处设置观景

31

教学科研区作为校区的中药科普、研学、实践基地,规划有大面积的中药种植区域,结合教学交流场地,使科普、教学、科研、实践、休闲实现一体化。

百草园中心区域以开放空间为主,节点以树形优美的药用大乔木、花乔孤植点缀,局部以药用小乔木、大灌木群植、带植消化高差。百草园外部以密林围合,形成中间开放空间的围界。边界以枫香、女贞、马尾松等为基调树种,下层植被药用地被为主。

▼草药展示田

32

▼月季园

33

▼香草园

34

▼研学交流场地

35

▼山顶悬壶阁作为整个中医历史文脉轴线上的高潮景观点,阁内设置中医画卷展厅,展示历代名医名家、中医相关文化等相关内容。

36

▼远观悬壶阁

37


团队成员

38

设计指导丨刘杨

环境艺术院二所(方案)丨颜禾 贠静 黄寅秋 石玮泰 张豪 张学浩 何睿 黄钰婷

环境艺术院四所(施工图)丨赵晶 李晔 任然 欧阳彩虹 龙智杰

首页/业务范围/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动态

CQADI设计丨传承山水基因,构建生态绿岛——重庆中医药学院景观设计

前言

重庆中医药学院项目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落实“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路径,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迫切需要。该项目用地面积430365.99㎡,总建筑面积210760.12㎡,由中医、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药等12栋建筑组成。

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项目由重庆璧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征集的规划设计概念方案, 2020年10月21日经重庆市规委会评审、排名与公示。通过我院徐千里工作室与建筑六分院精心准备和共同努力,与其他七家全国知名一流设计单位同台竞技,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赢得该项目的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2021年1月5日,我院岩土分院凭借多年的山地城市勘察经验通过公开招投标,获得了重庆中医药学院地质勘察工作。2021年3月15日,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通过公开招投标取得了重庆中医药学院一期建设项目(EPC 总承包)。至此,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利获得了本项目勘察设计阶段的全部流程设计工作。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丨重庆中医药学院

景观面积丨360289.4㎡

项目位置丨重庆市璧山区

景观设计丨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环境艺术院方案二所/施工图四所

委托单位丨重庆中医药学院

图文来源丨石玮泰 黄钰婷

项目概览

重庆中医药学院项目位于重庆产教融合璧山先行示范区中,南临渝蓉高速,西接黛山大道,东、北至璧南河。项目建设用地分为一期和二期,规划面积约1010亩,现状地形条件较为复杂。本次景观设计的主要范围为一期建设用地。

▼交通区位

1

▼重庆中医药学院总平面

2

生态本底的探索与启示

对原始生态本底状况进行梳理,在保留场地“山形”生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用地划分;同时梳理现状规划道路标高,采取挖、填、架、抬等山地场地处理手法,在最佳平衡土石方与减少高边坡挡墙的前提下,保留山形地貌走势,获得行人友好的环境空间。

▼对场地生态本底的探索

微信图片_20220207102320

4

5

6

基于PUD规划模式下的学院岛

PUD规划模式,即根据项目的整体规划,对用地合理利用,对各组团采用单元式小规模建设。是一种既符合整体规划条件,在实施上又能机动灵活的建设模式。

项目结合PUD湿地理念,不以建筑去挤占或调整水岸空间,保留现状原生态河道,保留自然融入面貌,完善山水格局规划,打造多个基于PUD规划模式下的学院岛,形成综合教学组团、休闲生活组团、体育运动组团三大功能板块。

▼重庆中医药学院景观设计主题概念

7

保留原生态的驳岸形式,湿地植被结合景观石,与沟渠结合构成自然的生态效果,既能形成独特的校区景观,又能在海绵城市和学院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重庆中医药学院湿地景观构成模式图

8

▼会议中心入口通过景观桥跨越旱溪

9

▼中医学院组团入口

10

▼校区中庭以草坪点缀形态优美的大乔,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11

▼行政综合楼庭院中对现状山丘进行保留。

12

▼行政综合楼周边通过生态旱溪将组团与机动车道进行隔离,形成自然的学院岛。

13

▼针灸推拿骨伤学院组团主通道旁生态旱溪

14

中医文化挖掘

梳理中医文化历史及璧山地域中医文化相关历史,结合“一轴、一脉、四组团”,从叙述中医起源,到发展历程,汇聚于中药景观风貌轴至高点,将中医历史脉络以中医济世名典,绘制千年画卷作为收篇,并在百草园集合实践、荟萃。

▼重庆中医药学院文化结构

15

重庆中医药学院历史文脉景观轴

自东向西形成贯穿项目一、二期以及中医药百草园的核心景观轴,通过阳光大草坪、夹道树阵以及生态旱溪的形式来强化轴线仪式感,利用开阔的视线空间形成核心节点的对望空间。

▼主入口与明志门形成对应关系,通过墙面雕刻学院校训相关内容,体现中医药学院的办学理念。

16

▼雕塑广场设计太山石和墙面雕刻学院校训相关内容,烘托中医药学院的学术精神及氛围。

17

▼通过地面雕刻,将中医历史时间进程上的经典瞬间,及中医药学院的西迁文化,在中医历史发展时间轴线中呈现。

18

▼子午流柱广场通过疏林草地以及微地形景观形成开敞式广场空间。

19

▼微地形高差植入学校文化元素并设置阶梯式座椅。

20

▼图书管内庭形成下沉式空间,结合高差设置休憩座位,同时植入文化元素,作为校区户外社交、学术交流的场地。

21

▼行政综合楼地面介绍展示从远古医学到近代医学的西医文化历史进程。

22

▼针灸推拿商学院地面科普穴位知识,景观中心点竖立针灸铜人雕塑。

23

▼中西医药学院组团中庭学习交流区

24

▼体育运动组团利用多彩的铺装营造活力、激情的运动氛围,以中医药百草园味为背景,结合地形高差形成看台,同时在场地周边种植乔木,提供遮阴休息场所。

25

▼宿舍主入口加入华佗五禽戏情景雕塑,增添文化氛围。

26

▼宿舍区中庭空间,利用下沉式阳光大草坪、景观廊架以及休闲座椅营造清爽、干净的景观氛围,通过色叶乔木丰富内庭的季相变化。

27

中医药山体公园

以山脉为基底,利用现状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作为科研教学基地,有着对内教学实践,对外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靠校区一侧大面积栽植带状、片状杏花林,局部种植香樟、天竺桂、无患子、枫香春、秋观叶乔木,形成以杏花为主体,以春秋彩叶林为背景的多彩山林。

28

▼求学大道

29

▼环山步道依托山体保留自然环境,行人通过步道穿梭于山林间。

30

▼沿山脊处设置观景

31

教学科研区作为校区的中药科普、研学、实践基地,规划有大面积的中药种植区域,结合教学交流场地,使科普、教学、科研、实践、休闲实现一体化。

百草园中心区域以开放空间为主,节点以树形优美的药用大乔木、花乔孤植点缀,局部以药用小乔木、大灌木群植、带植消化高差。百草园外部以密林围合,形成中间开放空间的围界。边界以枫香、女贞、马尾松等为基调树种,下层植被药用地被为主。

▼草药展示田

32

▼月季园

33

▼香草园

34

▼研学交流场地

35

▼山顶悬壶阁作为整个中医历史文脉轴线上的高潮景观点,阁内设置中医画卷展厅,展示历代名医名家、中医相关文化等相关内容。

36

▼远观悬壶阁

37


团队成员

38

设计指导丨刘杨

环境艺术院二所(方案)丨颜禾 贠静 黄寅秋 石玮泰 张豪 张学浩 何睿 黄钰婷

环境艺术院四所(施工图)丨赵晶 李晔 任然 欧阳彩虹 龙智杰

重庆市设计院版权所有 Co.,Ltd 2015.All right reserved. ©渝ICP备15012805号-1 工商网监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606号
技术支持:人民网重庆政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