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业务范围/建筑工程设计/新闻动态
新时代重设人:三十而励,梦想起飞
三十而立的他(她)们,是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年轻的力量、新鲜的血液、蓬勃的朝气,是传承和发扬重设精神的拳头和尖刀。
三十而励的他(她)们,在时光的淬炼中不断成长,在时代的铿锵中砥砺前行,有着这个年龄独有的自信与从容、坚强与柔韧。
三十而骊的他(她)们,骊色骏马,飞鱼踏海,所有的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只为心向阳光,肆意青春,逐梦前行,不负韶华,不负心中所想。
技术质量部BIM中心 任青松
有梦才有远方,做“以梦为马”的工程师。
有着四年工龄的任青松,是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BIM中心员工。因为长期埋头BIM技术研究,年仅30岁的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苍老憔悴些。每每被孩子们叫“叔叔”,他总会自我开解“还好,我还有梦,有梦的人不老”。
有梦的人,才有远方。入职以来,任青松一直为他的梦想努力。从职场小白到业务能手,他每天琢磨的都是怎样更新知识、提升自我,怎样把BIM技术更好地用在设计、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及工程总承包(EPC)等不同领域。先后参与完成《溉澜溪广场项目BIM应用》、《重庆临空金融总部BIM应用》、《重庆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业主方BIM咨询》等十余个项目,参与编撰《BIM正向设计流程与管理》、《AutoCAD Civil 3D 2018市政BIM应用》等2本专业性书籍,取得《基于BIM的二维码卡片模块》、《基于BIM参数化方案构建异形幕墙系统V1.0》等2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参与《BIM正向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BIM技术在大型交通枢纽建设全生命周期应用研究》等5个科研项目,组织8场BIM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会;制发《重庆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解析(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3套宣传手册。
“有志向就会有方向,有本事就会有舞台。以梦为马,拼搏趁年华,未来必可期。我会一如既往,逐梦而行,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说这话时,任青松总是温和微笑的脸上露出了坚毅而果敢的表情。
第一建筑工作室 刘瑞山
行稳方能致远,做“妙造自然”的设计师。
2020年,是31岁的刘瑞山进入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第八个年头。八年从业经历,让他逐渐沉淀了对设计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建筑设计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城市不可剥离的一部分,是城市风格和底蕴的延续和发展。
为此,他始终将尊重城市历史文脉和空间股理,以“妙造自然”来组织空间设计作为至高目标。每一个设计,他都从深入实地充分调研分析着手,建立与周边环境相匹配的实体模型,并多布局讨论、多层面探究后,才最终确定最合理的方案。正是得益于这份始终如一的坚守,他在重庆市轨道交通五号线、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贵州正安·中国白茶城古镇、重庆八一路解放军影剧院改造、北碚滨江休闲带南京路片区风貌改造、中国生态医养小镇、合川区党政机关综合办公大楼排危整修工程设计等20多个项目中,都作出了建设性贡献;在《建筑实践》、《重庆建筑》等刊物上,发表《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既有建筑改造适应性技术初探——以合川区党政机关综合办公大楼排危工程为例》等3篇学术论文;并在去年取得了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证书。
“建筑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建筑的最高追求,就是‘妙造自然’。我会一如既往,逐梦而行,做‘妙造自然’的设计师。”刘瑞山说,他将为这个梦想一路迈进,步履不停。
城市建筑一院 向涛
感性引发共鸣,做尊重“在地性”的建筑师。
今年33岁的向涛是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青年一代建筑师中的佼佼者。对建筑,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他觉得建筑不应是纯粹理性的“地建造”,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它应该包含一些感性的认知,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与生活其间的人们和谐共处,才是建筑设计的最高追求。
七年来,他主创的渝铁实业酒店、长江上游生态环保总部基地、工商大学学生活动中心、贵州龙门镇、松花江小学、高科江澜等20余个项目,无一不遵从这种理念,作品的思维逻辑、空间层次构建皆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展现,建筑的环境融入感、人们的共鸣感都极强。
“成长之路,从无坦途。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向涛说:“时代有些浮躁,这个行业也日益唯快唯利,因此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建筑师沉下心来,以回归自然的建筑精神,以淡薄名利的工作态度,设计出更多‘人、文、地、产、景’有机融合、‘在地性’强、有生命力的建筑。”
城市建筑三院 董小路
厚积方能薄发,做“勇于创新”的建筑师。
从2009年进入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今年35岁的董小路已经是重设11年的老员工了。这些年来,他始终秉承“勇于创新”理念,用初心雕琢良品,用匠心苛求细节,用恒心追求卓越,用真心服务客户,一点一滴地努力,一点一滴地成长。虽然每一步都走得不易,但希望被播种,未来必将丰收。
如今的董小路,已经成长为重设青年一代建筑师的中坚力量,先后主创了铁路口岸创新中心、青凤工业园创新孵化中心、重庆海关大楼改造、重庆市渝中区“一岸一线”环境综合整治等20余个项目;参与了《关注公众生活,重塑城市文化—重庆市城市更新及既有建筑改造的策略与途径》、《老旧居住区有机更新技术导则》等一系列学术研究;参与修订《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管理办法》;2018年,还作为重庆市既有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技术交流论坛学术嘉宾,作了精彩的演讲报告。
“是重设70年的积淀给了我自信和自豪,是一代代出类拔萃的重设人给了我榜样和力量”,董小路这样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把重设精神传承下去,把榜样力量发扬光大,为了最后的‘薄发’而持续‘厚积’,永远做一名‘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建筑师”。
建筑设计二院 林小丹
坚持才能成就,做“务实严谨”的结构工程师。
消瘦的身材,架着一副无框眼镜,36岁的林小丹作为从业10年的结构工程师,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稳重、严谨细致。
2010年研究生一毕业,林小丹就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进入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入职十年来,从刚出校园的翩翩少年到如今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公司就是他的家,工作就是他的舞台,容颜身份变化,辛勤耕耘如一。在这里,他用能力和水平、精业和敬业,演绎出一首又一首澎湃激昂的青春乐曲。他参与完成了包括重庆来福士广场、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一系列大型项目,其中雾都宾馆改扩建工程荣获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参与设计的华润二十四城(二期)B、D地块、重庆怡置•照母山项目(二期)G25-1/02地块(约克郡南郡)、重庆怡置北郡北部新区B标准分区B14-2A等项目均荣获重庆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青年一代,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年轻人,不仅要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气和‘横扫千军如席卷’的锐气,更要有‘贡艺必精苦’的恒心,耐得住寂寞,熬得过孤独,方能有所成就。我相信,我可以。”林小丹的话语里有坚毅,更有自信。
千万别相信什么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只有百米短跑才在乎起跑线。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能坚持到最后才是最关键。无论你叫什么名字,只要你全力以赴,新的世界、新的旅程,精彩将以你的名字开启!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燃烧吧,沸腾的热血;奔跑吧,骄傲的青年!世界让人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御风飞翔,去往远方,那时的你,无人可挡!
愿新重设因你更精彩,愿你因新重设更出色。
供稿丨企划部 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