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业务范围/建筑工程设计/新闻动态
重庆市设计院建研楼项目获得LEED v4 NC预认证
日前,重庆市设计院建研楼项目通过GBCI的审核,成功获得LEED v4 NC银级预认证。经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官方确认,在目前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官方网站项目信息列表中[ https://www.usgbc.org/project-download-all,截止2019年4月16日],该项目是重庆地区首个可被公开检索到的LEED v4 NC预认证项目。
我院建研楼采用LEED v4 NC版本,与市场上更为广泛的LEED-CS版本相比,NC版本在认证范围上更为完善与全面。LEED-NC版本的全称为New Construction and Major Renovations,是针对新建自持项目及重大改造的认证体系。不同于仅针对清水交付标准进行认证CS版本,NC版本的认证范围包含一个完整的新建项目从室外环境到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的全部内容,是LEED认证体系中最为经典、完善的认证版本。
重庆市设计院建研楼项目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人和街31号重庆市设计院内,原为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原建于70年代,原建筑功能空间、层高等不能满足现有办公需求。现以原拆原建方式,对原办公楼进行拆除后,在原址新建办公楼。项目总用地面积1762.4平方米,设计地上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多层公共建筑。
重庆市设计院建研楼效果图
本项目设计伊始,便确定了“因地制宜、适度领先”的项目绿色目标,以政策导向为基石,以行业发展为引领,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重庆本地绿色适宜技术的应用典范。项目采用整合设计理念,参与团队包括我院项目管理团队、方案工作室、建筑设计分院、装饰设计分院、BIM中心、智能化研究所、绿建所等多个设计部门,构建起了全专业、多领域的综合设计团队。
项目在设计中,建构起“工业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舒适化室内环境技术体系”、“可视化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数字化设计手段技术体系”、“智慧化项目运营技术体系”五大体系,使本项目成为我院设计团队技术能力的展示窗口。
工业化围护结构技术体系
本项目地面五层采用钢结构,地下三层采用钢-混结构。主体结构除少量悬挑板采用现浇外,楼板均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部分采用装配式。项目整体装配率达到70%以上。同时,项目拟在实施阶段全部采用本地建材及预拌砂浆,同时在高性能建材及绿色建材的应用方面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舒适化室内环境技术体系
风环境
经计算机模拟,在夏季及过渡季典型工况下,西北向高层将高空风阻挡,形成下冲风,在院内形成与主导方向相反的风向;风速适宜,有利于形成较为舒适的场地风环境。
自然通风模拟显示,各层在外窗和房门全开情况下,通风流畅,最大风速在0.4m/s,风速适宜。室内换气次数达到4-10次/小时不等,达到标准要求。在过渡季节,自然通风可极大降低建筑能耗。
室外风环境模拟计算
二层平面风速模拟计算
五层平面风速模拟计算
光环境
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在二层、三层平面靠窗部分采光较好,平均采光系数达到3.8,满足规范要求。四层、五层平面深较小,采光均匀,自然采光效果较好。
二层平面自然采光模拟计算
五层平面自然采光模拟计算
本项目拟采用智能照明系统。该系统除了能实现基本开关控制之外,还能对照明系统的亮度、色温、及应用场景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使用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或移动终端对灯光进行管理与控制,并实现各个区域照明系统的自动运行。
建筑外窗设置遮阳构件。结合计算机模拟分析,夏季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降低超过20%,遮阳效果明显。
外窗太阳辐射得热模拟(无遮阳)
外窗太阳辐射得热模拟(有遮阳)
空气质量
项目中拟采用新风系统,并设置PM2.5过滤装置,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在送风口设置新风监测,以确保各空间新风量达到最低设计要求。对于各层办公空间中的文印室,均在平面设计中进行了单独隔离,并设置独立排风系统,避免打印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扩散到办公空间。
可视化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项目设计中,注重对使用者在绿色健康领域的关注和引导。项目拟采用全楼禁烟策略,以确保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安全。同时,拟在项目中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反馈系统,收集室内PM2.5、PM10、CO2等空气质量参数,并实时显示。项目首层设置图书阅览室,除提供专业类书籍外,同时提供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关注精神和身体健康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帮助使用者增强健康意识。同时,项目提供舒适的楼梯步行通道,鼓励使用者日常多通过爬楼梯的方式进行健身锻炼并鼓励饮用水的充分摄取。同时,鼓励各部门采购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可调节的站立式办公台,避免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
拟设置太阳能光伏系统,为项目提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板铺设于贴临的其他楼栋的屋顶,避免周边建筑物遮挡,并利用最有利的太阳角度和最大利用率的屋顶面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能源转换。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项目采用即发即用、余电上网的方式。结合办公楼的使用规律,有限考虑光伏发电提供给地下车库照明、公共走道照明等持续性用电设备。
数字化设计手段技术体系
项目在设计中采用全过程正向BIM设计。通过BIM参数化设计,进行复杂节点优化及多方案对比,显著提升了项目设计质量。同时,在BIM设计过程中,通过优化管线排布、Tekla钢结构应用、Lumion景观设计及渲染应用、BIM-VR虚拟设计等BIM应用,为项目后期实施做好了技术铺垫,切实将BIM成果应用于实际施工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设计指导施工。
BIM设备模型
VR平台
项目设计中,采用了包括Ladybug、Honeybee、Butterfly工具集在内的多种性能化模拟分析工具。在方案设计阶段,就项目风环境、光环境以及能源表现等多方面进行了多轮的分析预测。根据分析结果,提供优化建议,以确保项目最终建成后的建筑物力性能表现在可控范围内。
智慧化项目运营技术体系
项目的智慧化系统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实用性、易维护性”为设计原则,由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四大系统构成。涵盖了包括会议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引导发布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设备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十余个子系统,是我院智能化设计能力的集中体现。项目建成后,其智慧化水平将有望成为行业典范。
我院建研楼项目成为获得LEED v4 NC预认证,充分证明了我院在绿色建筑整合设计能力方面具有的综合能力。重庆市设计院作为当前重庆惟一一家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会员单位,致力于通过推广绿色建筑设计与建设,向社会和行业传达我院致力于推动建筑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