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ADI特别策划丨师与徒(其二)

文化生活
2020-09-14

前 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漫漫征程,时时有惑;峥嵘岁月,处处有师。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总是被不停地帮助着、指引着:父母、长辈、老师,同事、领导、伙伴……我们一路蹒跚行来,他们伴我们成长,遮风挡雨;陪我们奋斗,分享经验。因着他们的鼓励,我们克服恐惧、战胜挫折,到更广阔的天地打拼;因为向往他们的样子,我们努力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直到最终长成如荫大树,和他们一样。

还记得初入职场的迷茫吗?还记得有人关心询问时的感激吗?还记得绞尽脑汁时有人点播开导的豁然开朗吗?还记得师父们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吗?

谁说学知识只能在学校?职场照样处处是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师徒故事,感受那幸福细碎的时光、灿灿如金的情谊。

“托福”老师:大咖风范,人生向导

图片1

骆 锋 建筑设计一院建筑所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分院副总建筑师

2002年末,学校组织我们到当时的重庆市设计院二所实习,我因此有幸认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骆锋。从那时起,这十八年间,骆锋老师一直陪在我的身边,从工作到生活、从点滴到长远,一点点地影响着我、引导着我、改变着我。

骆锋老师有着一头飘逸的长发,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加之性格随和开朗,做事严谨细致,颇有“大咖”风范,所以得了“托福”这个响亮的名号。我也入乡随俗地跟着喊他“托福”老师。2003年,一、二所合并成立建筑一院后,我有幸一直和“托福”老师搭班,从基本制图、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到后期现场服务,“托福”老师始终是位耐心的前辈,孜孜不倦,手把手地带着我从一个年轻设计人员一步步成长为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图片2

左二为骆锋老师 右一为作者

“托福”老师对技术要求极其严谨,每次接手新方案,都会带着我们去实地查勘地形,和业主面对面沟通,理解、分析客户的核心需求后,才着手开始设计。在他的影响下,直至现在,我依然保留着实勘地形、全方位了解业主需求的工作方式,也因而得以圆满完成了许多有难度的酒店建筑、商业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设计任务。2008年,我们院参与了地方铁路中心交委开投大厦设计项目。甲方对我们拿出的首版方案不甚满意,且提出了许多个性化的要求。问题较为棘手,“托福”老师临危受命,接手了这个项目。他带着我一次次上门与甲方沟通,深入了解对方意图后,重新展开了方案设计。之后的一年中,“托福”老师和我们一起蹲守效果图、实体模型,从功能布局到立面细部样样亲力亲为,最后终于交出了令各方都满意的设计作品。经此一役,我也更加深刻意识到:设计绝不能脱离实际和市场,只有在充分尊重业主意愿的前提下,再进行技术创作,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托福”老师还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是特长吧,那就是不管哪个项目,做到最后,都不仅能拿出出色的作品,还总能和甲方管理团队成为朋友。我想这是因为他总是那么随和开朗,处处为他人着想,时时为他人考虑。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我的个性也渐渐有了改变。年轻的时候,我遇事比较急躁,常因工作上的事情和同事、甲方起冲突,给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虽然我自己也很想改变,但总觉得不得要领。“托福”老师知道我的苦恼后,每当再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悉心提醒点拨我,深入浅出地帮我剖析症结、提出建议。慢慢地,我为人处事也平和了起来,和同事、甲方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没有“托福”老师的悉心教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托福”老师万事皆顺建事业,愿我们师徒情长共未来!

作者简介:许书伟,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任建筑设计一院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农工党设计院支部副主委。爱篮球,喜唱歌,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建筑师。

图片3

作者简介:许书伟,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任建筑设计一院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农工党设计院支部副主委。爱篮球,喜唱歌,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建筑师。